Skip to content
智畅行自然地理网
Menu
  • 首页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Menu

中国潮汐学理论的先驱窦叔蒙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窦叔蒙(生卒年不详),中国唐代潮汐学家,浙东人,为宝应至大历年间(76—779)处士。 窦叔蒙的《海涛志》(或称《海峤志》)约成文于大历年间(766—779),保存在清代俞思谦的《海潮辑说》中。《海涛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潮汐学专篇,分成因、涛历、涛日时、涛期、朔望体象和春秋仲涛涨解6章。他继承了东汉王充的“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理论,提出“潮汐作涛,必符于月”的原理。利用中国古代天文历算方法进行理论(天文)潮时推算,自广德元年(763)冬至上推太初上元冬至为79 379年、28 992 664日,积涛(潮次数)56 021 944次,得出潮汐周期为12小时25分12秒(强)。并用直角坐标法绘制了涛时推算图,知道当天月相,便可依图查出当日两次的时辰,还可反查。这个潮汐图表比现存欧洲最早的“伦敦桥涨潮时间表”(1213)要早400多年。 窦叔蒙还论述了正规半日潮区潮汐的日、月、年的周期:一日之内有两次(“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望月内有两次大潮(“一朔一望,载盈载虚”),一年内有两次大潮(“一春一秋,再涨再缩”)。他是中国潮汐学理论的先驱。

标签: 地理人物

推荐文章

  • 编辑手记追寻河神王同春的足迹
  • 编辑手记每一篇稿子背后都有一个小团队的故事
  • 编辑手记与使鹿鄂温克相遇
  • 给三沙市市长写封信
  • 第一次登顶就是非洲最高山峰
  • 研究喀斯特的范成大
  • 田立德解读冰川史记
  • 用脚步校验史书的人冯其庸
  • 琼追仁波切我用生命来学习
  • 澜沧江激发了我的河源梦

分类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智畅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759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