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智畅行自然地理网
Menu
  • 首页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Menu

什么是生物生产量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生物生产量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表示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产力水平。它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的重要指标。生物生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生产量: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借助于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第一性生产量又可分为总第一性生产量(GPP)和净第一性生产量(NPP)。GPP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年、一月、一周或一天)单位面积上自养生物生产的全部有机物,包括同一期间植物体自身的呼吸消耗量; NPP指各种自养生物除消耗于自身呼吸作用外净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GPP 包括植物各器官净累积产量(NPP)和其自身的呼吸消耗量(Ra),还有各种食植性动物造成的损失量(啃食量)。最后一项常因测定上的困难而忽略,其数量占总生物产量的比例很小,常不及1%。 第二性生产量: 各种草食性动物、真菌、细菌和某些原生动物等异养有机体利用和释放绿色植物贮存的太阳能而形成的第二性生物产品的数量。 生物量: 泛指单位面积所有生物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总量,是研究第一性生产量的基础,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有些文献中还出现现存量(standingcrop)这一概念,它是指单位面积上当时所测定得到的生物体总重量,即测定某一时间内的生物量。 目前森林净第一性生产量的基本测定方法有: 皆伐实测法。即全部伐倒样地内的林木,分别不同器官测定其重量。这一方法因工作量太大,一般仅作为检验其他测定方法的精度时才采用。 平均木法。在样地内选取具有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的样木伐倒后,按不同器官称重,然后乘上林分总株数而得;或按不同径阶株数权重选取样木,伐倒称重后再乘上各径阶株数,合计后得全林生物量。 随机抽样法。在研究地段上随机选取多株样木,伐倒称重,乘上样地单位面积株数即得全林生物量。 相关曲线法(或相对生长法、维量分析法)。即在研究地区内按径阶株数选取样木,伐倒后按器官称重。然后,据各器官生物量与某一测树指标(如胸径、树高)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建立回归曲线方程。以实测的胸径和树高可推算林分的生物量。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的测定常采用样方收获法,即在样地内设置面积较小(2~10平方米)的小样方若干个,地上部分全部割下并挖取地下部分,分别种类称取茎、枝、叶、根等器官的重量,并取样求干料率。 基于以上测定的生物量,可估算出森林净第一性生产量。

标签: 基础地理

推荐文章

  • 窝趣公寓引领长租公寓新风尚打造都市青年理想居所
  • 从住酒店到享生活柏曼酒店人性化服务助力门店全月满房
  • 武汉柏曼酒店月综合出租率超101以人性化服务为核心提升酒店复购
  • 观赏天南之星
  • 北京平谷宠物经济产业园正式揭牌 共探宠物产业新机遇
  • 户外动力行业生态峰会盛大召开 共同探讨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发展建设
  • 庞巴迪BRP中国品牌日盛大启幕 2025款全系新品重磅上市
  • 非遗创新演绎龙门跃视频发布助力芜湖文旅融合发展
  • 京都9月推保护京都礼物 游客捐款获电子礼品券 助力文化与景观保护
  • GLP-1黑马依苏帕格鲁肽正式线上首发新一代网红降糖减重针来了

分类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智畅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759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