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智畅行自然地理网
Menu
  • 首页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Menu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为什么“春”、“秋”两字出现的频率超过“冬”、“夏”?

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要研究一下成语中哪个字出现的频率高,似乎变得容易了。比如我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用这些搜索工具就可以搜一下。结果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 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春生秋杀,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中,春的生机盎然和秋的肃杀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夜春雨后初绽的春花,树梢枝头上萌生的新芽,春给人带来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未来(上图 摄影/傅静中);而木叶凋零,枯枝瑟瑟,熟透了的红柿子零落地挂在树上,这样的秋景确实让人看上去就不由得心生寂寥。

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标签: 现代自然地理学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推荐文章

  • 拉贾斯坦邦古堡群 矗立在印度陆上玄关的战神
  • 把湖举上天
  • 恒霍嵩泰沂 山河四省的国家名山格局
  • 彩色的雪
  • 强震触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被揭示
  • 应对高温天八项注意
  • 干旱的危害
  • 干旱和旱灾的区别
  • 干旱及其类型
  • 山河四省 华北山地与黄渤海呵护的地方

分类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智畅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759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