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智畅行自然地理网
Menu
  • 首页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Menu

长江口拦门沙治理孙中山的未竟心愿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在丰水多沙的长江口入海口处,咸水淡水日夜交汇形成河口环流系统,又造成细颗粒泥沙蓄积絮凝,形成了长达40至60公里的水下浅滩,这些就是被当作航道“瓶颈”的拦门沙。
呈现四口入海格局的长江口,属于巨型的丰水多沙河口,携带着大量泥沙的长江水注入这里,跟东海强劲的潮流遭遇,形成了咸水、淡水交融的河口环流系统。天长日久,水中的细颗粒泥沙絮凝,在河口下段浩浩荡荡的水面之下形成了约60公里的拦门沙区段。在治理之前,即使是经过疏浚,长江口航道也仅仅维持在7米的通航水深。

1979年,陈吉余等提出长江口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与规律及拦门沙的成因

意义 找到了影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瓶颈并为整治河道提供了指导

标签: 现代自然地理学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推荐文章

  • 蚂蚁虫草 亚马孙雨林中的僵尸制造者
  • 苦苣苔植物 广西之花藏深闺
  • 罗梭江西双版纳最后的热带雨林河谷被毁容
  • 绿野仙踪寻找长白山里的外星生物
  • 秦岭-大别山区 开展地质调查 寻找中国南北相聚合的岩石记录
  • 神奇的稀土
  • 百兽栖居太行山
  • 狼山 挡出黄河几字弯 依偎后套两千年
  • 潮汐能简介
  • 湄公河-东南亚最大河流

分类

  • 自然地理
  • 地理科普
  • 地理人物
  • 基础地理
  • 地理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智畅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759号-17